【时间】2025 年4月17日(周四)下午 14:30开始
【地点】线下讲座,8B214会议室
【主题一】近红外发光材料的设计及应用
【主讲人】吕伟 副研究员
【内容简介】具有非损伤、快速检测、低热效应以及独特的光生物调节作用特点的近红外光谱技术与近红外成像技术在食品成分检测、癌症早期诊断、脑科学等领域获得越来越多应用,其面临的技术瓶颈之一就是缺乏高效的近红外发光材料。目前解决主要方式是采用Cr3+离子掺杂的各类发光体系,高量子效率和热稳定性是其实现最佳性能的必备属性。然而,设计制备兼具这两者属性的荧光材料仍面临挑战。本报告介绍一些新型同时兼备两种优势的基质,为开发高效近红外发光材料提供了新思路。同时,将开发的材料应用到NIR pc-LED器件中,评估器件的各项性能指标。其小尺寸及低电压、低能耗等特性为各种近红外设备的小型化,便携化,集成化带来了可能。
【主题二】水溶性量子点发光柔性复合薄膜的开发
【主讲人】康晓娇 副研究员
【内容简介】量子点作为一种纳米尺寸的半导体材料,具有独特的光学性质与电学性质,可以根据其尺寸与形状的不同发射出不同颜色的光。这种特殊的光学性质主要来自于其纳米尺寸的量子限域效应和量子化能级,因此量子点拥有与其他半导体材料不同的理化性质。量子点优异的光电特性使其在柔性显示领域具有巨大应用潜力。因此,需要开发兼具优异发光性能与环境友好性的量子点。与此同时,量子点复合薄膜在诸多领域也展现出了巨大潜力。使用低毒性的水相合成I-III-VI族量子点和拥有良好机械性能聚合物可构建量子点/聚合物发光柔性复合薄膜体系。这种复合薄膜在呈现量子点本征发光特性的同时,兼具可适应形变需求的机械性能,可实现其在复杂表面上的应用。
诚挚欢迎广大师生参加。